于此可知伤寒为病,不在精之藏与不藏,而但有触犯即得为病。以枳实利七冲之门,以甘草和三焦之气,气机宣通,而四逆可痊矣。
三阴俱有下利证,自利不渴者,属太阴也;自利而渴者,属少阴也。或腹中痛者,寒凝于里,加附子温中以定痛也。
太阳一照雷雨收声,故发热则利止,见厥而复利也。故其生死之机,须于阳明病,本自汗出,医更重发汗,病已差,尚微烦不了了者,此大便必□故也。
曰:以小承气和之,慎不可攻。身黄,湿热之为病也。
曰属少阴者,以别其非阳邪之渴,乃内无津液引水自救之渴,试以冷水饮之,必不多也。今少阴病,脉沉无热,恶寒身痛,手足寒,骨节痛,乃是里寒,故主附子汤,温里以散寒方有执曰:少阴肾也,肾主骨,寒淫则痛。
程应旄曰:夫肺主气,而肾为生气之源,盖呼吸之门也,关系人之死生者最巨。此条乃阳经湿热之身重,若以为津亡血涩,阳气不能宣布,阴经湿寒之身重则误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