而阳气当隔,隔者当泻,不亟正治,粗乃败之。上言“近者奇之,远者偶之”,言法之常也;此言“近而奇偶”,“远而奇偶”言用之变也。
寒邪既中于外,忧怒复伤其内,气因寒逆则六经之输不通,暖气不行则阴血凝聚,血因气逆而成积,此必情性乖戾者多有之也。其痛或有卒然而止者,或痛甚不休者,或痛甚不可按者,或按之而痛止者,或按之无益者,或喘动应手者,或心与背相引而痛者,或胁肋与少腹相引而痛者,或腹痛引阴股者,或痛宿昔而成积者,或卒然痛死不知人、少间复生者,或痛而呕者,或腹痛而后泄者,或痛而闭不通者,凡此诸痛,皆当别之。
"故闻呼吸声息,可为察知五脏之助,自当细心听取。一水已竭,二火犹存,是阴气已虚于中,而浮阳独胜于外,故身骨虽寒而不至冻栗,病名“骨痹”。
壬癸水,肾所王也。风厥之义不一,此言太阳。
四日太阴以腹满而吐,食不下,自利益甚,时腹自痛。大脉,应指洪阔,主病进,亦主正气内虚。
有曰少阴之司天,少阴之胜复,少阳之司天,少阳之胜复,又曰“热甚则肿”,皆火胜之肿胀也;若厥阴之司天、在泉,厥阴之复及阳明之复,是皆木邪侮土及金气反胜之肿胀也,观此则不惟五脏六腑,即五运六气,亦无不皆有是病。九窍之气,皆属于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