湿痹之候,其人小便不利,大便反快,但当利其小便。前条是少阳相火犯心而烦,其证显;此条是厥阴相火攻腹而痛,其证隐。
细者,阳气少也。证以能食者为阳,为内热;不能食者为阴,为中寒。
明诸水火相胜义,化寒变热理何难,漫言变化千般状,不外阴阳表里间。后人有加大黄、桑螵蛸者,大背仲景法矣。
满喘,谓二阳合病当下利不下利,更加胸满而喘,宜麻黄汤发之。 同一胃腑而分治如此,问曰∶“阳明病外证云何?
此浮而大,反不可汗而可攻者,以为此阳明三日之脉,当知大为病进,不可拘浮为在表也。设不瘥,必圊脓血,以有热故也。
”此指秋金司令之时脉。呕多是水气在上焦,虽有胃实证,只宜小柴胡以通液,攻之恐有利遂不止之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