亦以时作,名曰“温疟”。水亏者大补真阴,切不可再伐阳气;火虚者大补元阳,切不可再伤阴气。
厥气生足,生胫寒,胫寒则血脉凝涩,血脉凝涩则寒气上入于肠胃,入于肠胃则胀,胀则肠外之汁沫迫聚不得散,日以成积。仲景存阴、化阴、育阴、救阴之法俱废,无人识矣,今特证之。
脾已去胃,故气归阳明而脉见如此。忧愁思虑则气抑不伸而心系急,气道约,约则满闷于中,此叹息之不容已也。
世俗但呼为脾倦,而不知其有由然也。头目眩运,失血多而气随血去也。
发而为病,一名元气不纳,一名元阳外越,一名真火沸腾,一名肾气不纳,一名气不归源,一名孤阳上浮,一名虚火上冲,种种名目,皆指坎中之一阳也。附解:按六经以太阳为首,厥阴为终。
劳则伤筋,故疾生于筋。 阴病者苦燥,故宜食辛以润之,盖辛从金化,水之母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