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者苟能识得此中变化,便不为脉所囿矣。有神者,可与麻杏石甘汤,无神者,可用回阳收纳之法治之,庶不致误人性命也。
按耳病肿痛一证,有因肝胆风火而致者,有忿怒捭二而致者,有肾阳虚而阴气上攻者,有肾水衰而火邪上攻者。其中尚有辛温回阳,而击身反见大痛大热者,阴陷于内,得阳运而外解也,半日即愈。
切忌养阴清凉,见疮治疮。[眉批]客邪由外入内,以升散清解,不使入内为要。
因肺移燥者,由燥邪乘肺,肺与大肠为表里,表分受邪,渐及里分,其势自然。旺甚即为客邪,火盛血伤,元阴日竭,则真阳无依,腰痛立作,其人必小便赤而咽干,多暴躁,阳物易挺,喜清凉。
如舌黄气粗,二便不利,周身冰冷,此是热邪内攻,闭其清道,急宜宣散通滞,如今之万应灵通丸,又名兑金丸,又名灵宝如意丸,又名川督普济丸,又名玉枢万灵丹。昧者只图速效,服一二剂未见大效,便即更医,如此之情,举世皆然,岂真医药之不良哉。
发汗不解,腹满痛者,急下之。少阴病,自利清水,色纯青,心中必痛,口中燥者,急下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