但当略与小承气汤,和其胃气,□语自止,若过服反伤津液也。然下焦之结多冷,不比上焦之结多热也。
升麻、萎蕤、黄芩、石膏、知母、天冬,乃升举走上清热之品,用以避下寒,且以滋上也;麻黄、桂枝、干姜、当归、白芍、白术、茯苓、甘草,乃辛甘走外温散之品,用以远上热,且以和内也。伤寒厥而心下悸者,不渴引饮,乃阴盛之厥悸也,若以饮水多,乃停水之厥悸也。
当与少阴、厥阴病论中表热里寒、里热表寒、脉滑而厥、恶寒不欲近衣、口燥咽干等条参看。夫表寒里湿,郁而发黄,自非热湿内瘀,郁而成黄者比,故不可下。
盖阳微者,用附子温经;阴竭者,用猪肤润燥,温经润<目录>卷二\辨少阴病脉证并治全篇右一味,以水一斗,煮取五升,去滓,加白蜜一升,白粉五合,熬香,和令相得,温猪肤者,乃革外之肤皮也。无犯胃气及上二焦者,通谓三焦也。
二者本不难辨,但阳盛里实,与阴盛格阳,皆能错语,须以他证别之,随证施治可也。所以不用四逆汤,而用吴茱萸汤也。
观其脉证,知犯何逆,随证治之。微黄,病深色渐加黑,故若火熏之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