表虚则皮肤缓,故邪得乘之。肥者令人内热,甘者令人中满,故其气上溢,转为消渴。
所谓甚者,言阳邪盛也。上溃者,身半以上汗多如溃也。
又有病为畏者,曰“精气并于脾则畏”,盖并于脾则伤于肾,畏由恐而生也。不知由其人内本先虚,复感寒邪,今得桂麻协和阴阳,鼓邪外出,大汗淋漓,而肾中一线之元阳,乘气机之鼓动,而与汗俱出,实气机势时之使然,非桂麻之必使人亡阳也。
消瘅、消中者,即后世所谓三消症也。邪在阳明,则胃病及脾,故善饥不能食而支满腹大也。
志苦者,心多虑也。东方之民,疏理而痈疡,其病在肌表,故用砭石。
阳气主升,故从乎左,阴气主降,故从乎右。假令在表者实,汗而利之,在里者实,下而利之,在气血者实,散之、行之而利之,则得治实之法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