所以然者,本有宿食故也,宜大承气汤复程知曰:大下之后,宜乎病解矣,乃复六、七日不大便,烦不解而腹满痛,此必有燥屎未尽而然。但上条潮热之热,热在表里,当大便不□;此条□语之热,热归胃府,法当大便□。
下利脉数,有微热,汗出,令自愈,设复紧,为未解。此谵语、郑声虚实之所以不同也。
伤寒脉微而厥,至七、八日肤冷,其人躁无暂安时者,此为藏厥,非蛔厥也。死难成于六、七日之后,而机自兆于六、七日之前。
如吐利而见厥冷,是胃阳衰而肾阴并入也。旧注作阳气衰微,故邪气结聚大差。
下利、脉沉弦,故里急后重也。其体轻,其味咸,轻则能散,咸则入肾,故治少阴咽痛,成无己曰:猪,水畜也。
今厥反三日,复热四日,是热多厥少,阳胜阴退,故其病当愈也。厥阴肝木虽为两阴交尽,而一阳之真气,实起其中,此之生气一虚,则三阴浊气直逼中上,不惟本经诸证悉具,将阳明之健运失职,以致少阴之真阳浮露,而吐利厥逆,烦躁欲死,食谷欲呕,种种丛生矣。